《拔一條河》電影劇照,取自《拔一條河》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otw2013 。若有侵權還請告知。

  你以為這部片僅僅再說甲仙國小的小朋友們如何在災後努力認真奮發向上最後比賽得名嘛?

不!

  如果只看預告片,真的會有這樣的錯覺,但看了正片,會發現導演也花了很多心思在新住民媽媽們,根據今天黃製片與我們的分享的內容,撐起災後的甲仙,除了孩子外,還有這些人!

  這些外籍媽媽、這些新住民!

影片支援↓ ,大愛《愛閱讀》系列


  在八八風災前後,有能力的人都走了,剩下的在地區民都是比較弱勢的人們。組成拔河隊,是為了讓小朋友有個目標,有個出去比賽的機會,而小朋友們也知道狀況,他們努力,努力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在第一次比賽便取得高雄冠軍與全國亞軍,真的很不容易!而他們的努力也讓大人們注意到了,在這樣良好的循環下,甲仙漸漸從消沉走向機極,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對於這些新住民媽媽們,我覺得他們真的很辛苦,千里迢迢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期望良好的生活,但事實上是......影片裡面有提到,錢都讓仲介拿走了,對於他們的原生家庭幫助其實不算多!

  都嫁來台灣了,卻非得有丈夫的幫忙才可已取得台灣身分證,甚至需要放棄原國籍的身分(你說台灣承認雙國籍?算了吧...),他們對於自己的家鄉,除了思念還是只有思念,但都回不去了。

  在風災後,他們反而留在這,默默的努力著...在這艱難的時刻,重新種下一株株的芭樂、接回水源、帶動活動、插下秧苗,做自己能做的。他們選擇讓自己快樂!



  不能否認的還有小朋友的努力,仔細想想拔河這活動很好,他幾乎可以讓所有人都參與到。雖然一開始他們的環境很艱辛,然而他們的努力得到外界很多幫助,從原本需要跟別人借拔河鞋,到自己有能力借出拔河鞋,這些轉變都很得來不易!

↓影片支援,取自網路資源。


  能有機緣看到這部片,是參加台大圖書館舉辦的《寶島映像-臺灣紀錄片影展》! http://epaper.ntu.edu.tw/view.php?listid=34&id=23832

  這次台大請到社工系吳蕙菁副教授與黃舞樵製片。

  吳教授本身也做臨床社工,透過他讓我們更了解新住民們面對到的問題。

  黃製片也與我們分享了很多製片與電影製作等相關事情。


  其實感覺得出來導演想說的事情很多,但一部電影的時間有限,結果就是整部片感覺很不連貫。從預告片你不會想到拔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影片中,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

  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

  如果你有能力,放寬你的眼界,有這麼群人為了自己的人生、家園打拼,拔這條現實與未來的巨河,我們能做什麼,就努力做什麼。


ps. 若有機會我會把書借來看,或許能更了解導演想表達的、那些人的故事。

arrow
arrow

    紫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